时间: 2025-05-02 16:5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0:26
词汇“炙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炙脔”进行深入分析:
“炙脔”的字面意思是烤肉块。其中,“炙”指的是烤,而“脔”指的是切成块的肉。因此,“炙脔”合起来就是指烤成块的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炙脔”常用来形容宴席上的美食,尤其是在描述宫廷或贵族宴会时。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一些历史小说或古装剧中,仍可能出现。
“炙脔”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烤肉”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在古代**,炙脔是贵族宴会上的常见菜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食文化和贵族生活的高雅。在现代,这个词汇更多地被用于文学作品中,以营造一种古典的氛围。
提到“炙脔”,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奢华宴会,以及那种精致而高雅的生活方式。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典美和历史感,让人感受到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氛围。
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炙脔”这个词汇。但如果参与一些古装剧的拍摄或历史题材的写作,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炙脔”来描绘宴会的场景:
金樽玉盏映华筵,
炙脔珍馐满眼前。
宫廷夜宴繁华景,
古韵悠悠入诗篇。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宴会的画面,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其中一盘金黄色的炙脔格外引人注目。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烤肉或烤肉块,但具体表达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roast meat”或“grilled steak”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食物。
“炙脔”是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饮食文化,也承载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语言宝库中的一个珍贵元素,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炙】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炮当作灼。-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 《颜氏家训》-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 、 《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毋嘬炙。 、 《礼记·礼运》-以烹以炙。 、 《史记·刺客传》-置匕首鱼炙之腹中。 、 《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 《乐府诗集·西门行》-饮醇酒,炙肥牛。
【组词】
炙煿、 炙肉、 炙羊、 炙鼠、 炙鱼
2.
【脔】
(形声。从肉。羉(luán)声。本义:小块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曰切肉,脔也。 、 《礼记·曲记》注-嘬谓一举尽脔。 、 《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
【组词】
脔脔、 脔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