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9:23
干咽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没有液体的情况下吞咽食物或唾液。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吞咽动作,通常是因为口渴或食物干燥而不得不进行的动作。
在不同的语境中,“干咽”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干咽”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干”和“咽”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咽”字已有吞咽的含义,而“干”字则表示干燥或没有液体。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干咽”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紧张或重要的场合,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进行干咽动作,这可能被视为一种紧张或不安的表现。
“干咽”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不适或困难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口渴、干燥或紧张的情绪,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长途旅行中遇到过食物过于干燥,不得不多次干咽的情况。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词汇的实际含义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他独自干咽着寂寞,每一口都是无尽的思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干燥的环境中,艰难地吞咽食物的情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干燥的喉咙发出的轻微吞咽声。
在不同语言中,“干咽”可能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dry swallow”。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和用法大致相似。
通过对“干咽”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实际的吞咽动作,还常常被用来表达紧张、不安或困难的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丰富表达和理解他人意图都非常重要。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咽】
填塞;充塞。
【引证】
汉·刘向《新序》-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 、 唐·裴鉶《传奇·姚坤》-乃饮坤大醉,投于井口,以垲石咽其井。
【组词】
咽人、 咽气、 咽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