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19
干咳:指没有痰或痰量极少的咳嗽,通常是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如感冒、过敏、吸烟或空气污染等引起的。
“干咳”一词由“干”和“咳”两个字组成。“干”在这里表示“没有水分”,“咳”则是指咳嗽的动作。在古代汉语中,“咳”字已有记载,而“干咳”作为一个固定搭配,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的咳嗽类型。
在某些文化中,干咳可能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在医学文化中,干咳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
干咳可能让人联想到疾病、不适或紧张。它也可能引起他人的同情或关注。
在个人经历中,干咳可能与特定的健康问题或生活**相关,如感冒、过敏季节或特定的环境因素。
在诗歌中,干咳可以被用作一种隐喻,表达内心的干燥和不安:
“在这干燥的夜里,我的喉咙如同沙漠, 每一次干咳,都是心灵的呼喊。”
干咳的声音通常是尖锐而短暂的,可以联想到干燥的沙漠风声或老旧木门的吱嘎声。
在不同语言中,干咳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都是指没有痰的咳嗽。
干咳作为一个医学术语和日常用语,不仅反映了身体的状况,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干咳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交流相关的健康信息和情感状态。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咳】
(形声。从口,亥(hāi)声,①(hāi)本义:小儿笑。《史记·扁鹊传》:“曾不以告咳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②咳嗽 )。
【引证】
宋·苏轼《石钟山记》-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组词】
咳唾、 咳逆、 咳珠吐玉、 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