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1:03
掩没(yǎn m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遮盖、覆盖,使看不见或不显露。基本含义是指某物被另一物完全覆盖,导致前者无法被看到或感知。
掩没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掩没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掩”(遮盖)和“没”(消失、不存在)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掩没常用于描述物体被遮盖的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掩没可能带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掩没可能象征着隐藏的真相或被遗忘的历史。
掩没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沉重和神秘的。它让人联想到被遗忘的过去或隐藏的真相,有时也带有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
在生活中,掩没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多种情境。例如,在整理旧物时,可能会发现一些被时间掩没的珍贵记忆。
在诗歌中,掩没可以用来创造一种神秘和深邃的氛围:
月光掩没了古老的石阶, 时间的秘密在夜色中沉睡。
结合图片,掩没可能让人联想到被雪覆盖的山脉或被沙土掩埋的古城。在音乐中,掩没可能让人联想到低沉的旋律,象征着被遗忘的过去。
在不同语言中,掩没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语中的“bury”或“cover up”在某些情境下可以与掩没相对应。
掩没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体被遮盖的状态,还带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掩没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