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3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37:48
丑闻:通常指涉及个人或组织的道德败坏、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的公开,这些通常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负面评价。
丑闻一词源自拉丁语“scandalum”,意为“陷阱”或“诱惑”。在中世纪英语中,它演变为“scandal”,指引起公众反感的**。在现代英语中,“scandal”保留了这一含义,并在不同语言中有所演变。
在许多文化中,丑闻往往与道德败坏和信任缺失相关联。在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丑闻的传播速度极快,对个人或组织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丑闻一词往往引起负面情感,如厌恶、失望和愤怒。它让人联想到背叛、欺骗和不诚实。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目睹一家公司因高层的财务丑闻而陷入危机,这让我深刻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丑闻可以被用来象征人性的阴暗面:
“在光鲜的表面下, 丑闻如暗流涌动, 揭开虚伪的面纱, 露出真实的丑陋。”
丑闻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镜子、黑暗的房间或紧张的背景音乐,这些都是表达丑闻负面影响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不同语言中,如法语的“scandale”和西班牙语的“escándalo”,丑闻的含义和用法与英语中的“scandal”相似,都指引起公众反感的**。
丑闻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和诚信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一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至关重要。
1.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