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1:44
国尔忘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了国家而忘记家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国家大事时,能够将个人的家庭利益置于次要位置,全心全意为国家的利益和福祉服务。
在文学作品中,国尔忘家 常用来赞扬那些为国家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的英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那些过于专注于工作或公共事务而忽视家庭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国际关系,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领导者的责任和牺牲。
国尔忘家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国家和家庭关系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社会,但其核心意义——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国尔忘家 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的价值观。这种观念在的历史和文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尤其是在描述英雄和烈士时。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崇高和牺牲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幸福的人,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尊敬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些朋友和同事在面对职业和个人生活的冲突时,选择了国尔忘家的道路,他们的选择让我深感敬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
有人选择了国尔忘家,
他们的背影,
成为了历史的丰碑。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战士在战场上,背后是燃烧的家园,但他依然坚定地向前。这样的画面能够很好地体现国尔忘家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country before self”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国尔忘家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冲突时,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深化了我对某些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理解。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尔】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同本义。
3.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