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7:31
国情:这个词由“国”和“情”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状态。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情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近代,随着国家概念的形成和强化,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在20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变革,国情成为分析和讨论国家发展的重要词汇。
在**,国情常常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紧密相关。了解和分析国情是政府决策、企业战略规划和个人生活选择的重要依据。
国情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它让人联想到对国家的关心和对社会发展的参与。
在个人生活中,了解国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比如选择与国家发展趋势相符的行业。
在诗歌中,可以将国情融入对国家的赞美或对未来的憧憬,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国情如春风,吹拂着希望的种子。”
国情可以联想到国家地图、统计数据图表等视觉元素,以及国歌、新闻广播等听觉元素。
在英语中,国情可以对应为“national conditions”或“state of the nation”,但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与中文中的国情有所不同。
国情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了解和分析国情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国情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强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