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3:09
期票:期票是一种金融工具,指的是一种承诺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它通常由债务人(出票人)签发给债权人(持票人),作为债务的书面证明。期票可以是商业交易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借贷凭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期票可能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承诺、责任或未来的希望。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期票可能被提及,尤其是在讨论财务安排或债务问题时。 专业领域:在金融和法律领域,期票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的金融合同和法律义务。
同义词:本票、汇票、债券 反义词:现金、即时支付
细微差别:
词源:期票一词源自拉丁语“promissory note”,意为承诺的票据。 历史演变:随着金融交易的发展,期票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纸质票据到现在的电子化票据。
在商业社会中,期票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在某些文化中,期票的使用可能更加普遍,反映了该社会的金融习惯和法律制度。
期票可能让人联想到责任、承诺和未来的规划。对于债务人来说,它可能是一种压力,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它则是一种保障。
在个人生活中,期票可能用于朋友之间的借贷,或者在购买大件商品时作为分期付款的凭证。
诗歌: 在未来的某个清晨, 我将兑现这张期票, 用承诺的金币, 偿还岁月的债务。
视觉:期票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文件、印章和签名。 听觉:提到期票,可能会让人想到银行柜台的繁忙声音或财务会议的严肃讨论。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期票的概念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promissory note”,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术语来描述类似的金融工具。
期票作为一个金融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角色。了解期票的定义、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交易和信用体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能够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1.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
2.
【票】
迅疾;轻捷。
【引证】
《汉书·霍去病传》。注:“劲疾貌。”-为票姚校尉。 、 《汉书·扬雄传》-校武票禽。
【组词】
票勇、 票健、 票禽、 票贼、 票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