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5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56:44
拿腔作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模仿某种腔调或姿态,故意表现出一种不自然或夸张的态度。基本含义是指某人为了给人留下某种印象或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装腔作势,表现出不真实或过分夸张的行为。
拿腔作势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戏曲表演,演员为了更好地表现角色,会模仿特定的腔调和姿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夸张或不真实的行为。
在**文化中,真诚和自然被视为美德,而拿腔作势则被视为不诚实和虚伪的表现。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常倾向于与真诚自然的人建立关系,而对那些拿腔作势的人持批评态度。
拿腔作势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虚伪、不真诚和不可信。它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真实和不坦诚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拿腔作势的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故意表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姿态,试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行为往往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缺乏真诚和自然。
在诗歌中,可以将 拿腔作势 融入到对虚伪行为的讽刺中:
在这虚伪的舞台上,
拿腔作势的演员们,
戴着面具,隐藏真心,
只为那一瞬的掌声。
拿腔作势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过分矫情的语调。在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一个人在公众面前故意摆出夸张的姿态;在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一种过分矫情的说话方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utting on airs" 或 "being pretentious",这些表达也用来描述那些故意装腔作势、不真诚的行为。
拿腔作势 这个词汇在描述虚伪和不真诚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人们的行为特征,也反映了社会对真诚和自然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虚伪行为的批评和反感。
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
不免~,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王夫人叫贾环抄《金刚咒》,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丫鬟彩霞叫他安分抄写,贾环则咬定彩霞与宝玉好,对他不好。彩霞则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时宝玉、王熙凤进来,贾环只好偷偷地生闷气
1.
【拿】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水浒传》-手里拿串拍板。
【组词】
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2.
【腔】
(会意兼形声。从月(肉),从空,空亦声。本义:人和动物体内的空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腔,内空也。从肉,从空,空亦声。
【组词】
腔子、 口腔;胸腔;生殖腔;胚盘下腔;胸膜腔;心腔;肾球囊腔;颅腔;腹腔;肠腔;子宫腔;髓腔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