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3:27
“寻根拔树”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寻找并拔除树木的根部。在比喻意义上,它指的是彻底解决问题或消除某个根源,尤其是指深入挖掘并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文学作品中,“寻根拔树”常用来形容一种彻底的改革或解决问题的决心。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试图彻底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义词:根除、彻底解决、釜底抽薪 反义词:治标不治本、表面功夫
“寻根拔树”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字面意义直接反映了其比喻意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实际的农业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于比喻意义,成为描述彻底解决问题的一个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寻根拔树”常常与“治本”这一概念相联系,强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深度和彻底性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坚定的。它让我联想到一种决心和毅力,以及对问题彻底解决的渴望。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处理复杂的问题。使用“寻根拔树”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从根本上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寻根拔树,深掘问题之源, 治本之道,方能见真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森林中,手持工具,专注地挖掘树木的根部。这种画面传达了一种决心和专注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或“dig deep”,都强调了深入挖掘和彻底解决问题的概念。
“寻根拔树”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也提醒我在面对问题时要深入分析,找到根本原因。
1.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3.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4.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