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0:40
出入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出入”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古代汉语中对进出动作的描述。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抽象的差异和不一致。
在中国文化中,“出入”常与礼仪和规矩联系在一起,如“出入平安”是对出行者的祝福。
“出入”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中性的,它既可以描述日常生活的细节,也可以指向更深层次的差异和矛盾。
在我的生活中,“出入”这个词常用于描述我每天的通勤路线,如“我每天出入地铁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出入”:
晨光中出入,夜幕下归家,
日复一日,生活的轨迹绘成画。
视觉上,“出入”让我联想到人们进出建筑物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门开关的声音。
在英语中,“出入”可以对应为“in and out”或“出入”可以翻译为“discrepancy”。
“出入”这个词汇在中文中非常常用,既可以描述具体的动作,也可以表达抽象的差异。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不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