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8:09
词汇“挑唇料嘴”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打字错误。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先确定这个词汇的正确性和来源。如果这是一个方言词汇,那么它的使用范围可能非常有限,且在标准汉语中可能没有确切的对应用法。
由于“挑唇料嘴”这个词汇的来源和确切含义不明确,我将基于假设进行分析,假设它是一个描述某种嘴部动作或说话方式的词汇。
假设“挑唇料嘴”指的是一种说话时嘴唇的动作,可能是指嘴唇微微上挑,或者是一种说话时的习惯性动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说话时的特征,增加角色的生动性。在口语中,如果是一个方言词汇,可能只在特定地区或社群中使用。
同义词可能包括“嘴角上扬”、“唇角微挑”等,反义词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但如果指的是一种不悦的表情,可能是“嘴角下垂”。
由于这是一个假设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如果是方言词汇,可能源自某个地区的特定文化或语言习惯。
如果是一个方言词汇,它可能反映了该地区的语言特色和文化习惯。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说话时的某种表情或态度,可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俏皮、狡猾等。
由于这是一个假设的词汇,个人应用可能不广泛,但如果是在方言地区,可能会在日常交流中使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这个词汇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独特说话方式,增加文本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说话时的嘴部动作,可以结合相关的视觉图像或声音效果来增强联想。
由于这是一个假设的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由于“挑唇料嘴”这个词汇的确切含义和来源不明确,以上的分析基于假设进行。在实际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确切含义和使用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词汇确实存在,那么深入了解其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
1.
【挑】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挑,挠也。 、 《庄子·太宗师》-挠挑无极。 、 《汉书·高帝纪》-汉王欲挑战。 、 《史记·司马相如传》-故相如以琴心挑之。 、 《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目窕心与。 、 《列子·杨朱》-媒而挑之。
【组词】
挑三豁四、 挑头子、 挑眼、 挑茶斡刺、 挑缀、 挑拨弄火、 挑引、 挑泛、 挑招、 挑狎、 挑情、 挑发、 挑谑
2.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3.
【料】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计数;计量;核计。
【引证】
《说文》-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 、 《国语·晋语》。注:“数也。”-宣王料民于太原。 、 《国语·楚语》-楚师可料也。 、 《国语·周语上》-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
【组词】
料校、 料民、 料数、 料算
4.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