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3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35:05
“掩骼埋窆”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掩”、“骼”、“埋”和“窆”。字面意思分别是:
基本含义是指将死者的遗骨妥善埋葬,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
在文学作品中,“掩骼埋窆”常用来描绘战争、灾难后的场景,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尊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古代的埋葬*俗。
同义词:
反义词:
“掩骼埋窆”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丧葬*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掩骼埋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死者的敬重和对生命的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与战争、灾难等悲剧性联系在一起,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庄重、哀伤的情感。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以及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纪念活动、历史讲座中,可能会提及这个成语,以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对逝者的哀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掩骼埋窆,岁月无声,
战火余烬,哀思绵长。
生命如斯,敬重不忘,
历史长河,铭记心房。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墓地、石碑和静静的墓园。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鸟鸣和远处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y the dead”或“give a proper burial”,都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不同文化中对死亡的态度和丧葬*俗有所不同,但尊重逝者的基本情感是共通的。
“掩骼埋窆”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它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骼】
(形声。从骨,各声。本义:禽兽之骨。引申为“人或动物的骨骼”)。
骨头。
【引证】
《说文》-骼,禽兽之骨曰骼。 、 《埤苍》-骼,腰骨也。 、 《礼记·月令》-掩骼埋胔。
3. 【埋】
4.
【窆】
将棺木葬入墓穴。
【引证】
《说文》-窆,葬下棺也。 、 《仪礼·乡师》-乃窆。
又。
【引证】
、 韩愈《祭十二郎文》-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组词】
窆器、 窆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