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51:51
词汇“听览”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语中,尤其是在较为正式或文雅的语境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听览”进行深入分析:
“听览”的字面意思是“听取并浏览”,通常指仔细听取并阅读或审查某物,如文件、报告、文章等。它强调的是一种认真、细致的阅读和听取过程。
“听览”由“听”和“览”两个字组成,其中“听”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用耳朵接收声音;“览”则意为看、阅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听览”这一复合词,强调的是一种结合听和看的全面接收信息的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听览”强调的是一种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尤其是在处理重要文件或听取他人意见时。这种态度体现了对知识和信息的重视。
“听览”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细思考的场景。这种词汇的使用往往伴随着一种责任感。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听览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却是深入理解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听览”:
在静谧的夜晚,我听览星辰的低语,
每一颗闪烁,都是宇宙的诗篇。
想象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灯光柔和,手中拿着文件,耳边是轻柔的音乐,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听览”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view”或“peruse”,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阅读和审查,而不像“听览”那样结合了听和看的动作。
“听览”是一个强调全面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词汇,它在正式和学术的语境中非常有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在专业和学术交流中的表达能力。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览】
(会意。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览,观也。 、 《战国策·齐策》-而数览。 、 《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 《汉书·扬雄传》-又览累累之昌辞。 、 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君览毕。 、 袁枚《黄生借书说》-故有所鉴辄省记。
【组词】
览观、 览读、 览阅、 览核、 览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