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11:4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1:49:34
人稠物穰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人、稠、物、穰。字面意思是指人口众多,物资丰富。这个成语形容一个地方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在文学作品中,人稠物穰 常用来描绘一个繁华的城市或地区,如古代的长安、洛阳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一个地方的繁荣程度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
人稠物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的“稠”和“穰”都是古代汉语中用来形容密集和丰富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人稠物穰 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繁荣和富饶,这与人对和谐社会和富裕生活的向往有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程度。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充满活力和繁荣的场景。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句的感染力和描述的生动性。
在描述我曾居住过的某个城市时,我可能会使用人稠物穰 来形容它的繁华和便利,这让我对那个地方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长安古道人稠物穰,
灯火辉煌夜未央。
结合图片,人稠物穰 可以让人联想到繁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热闹的市集或节日的欢快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ustling with people and abundant in goods",但这种表达不如人稠物穰 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
人稠物穰 这个成语在描述一个地方的繁荣和富饶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丰富的信息,还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直到大街上,~,正是热闹。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稠】
(形声。从禾,周声。本义:禾多而密)。
多。
【引证】
《说文》。按,禾多也。-稠,多也。 、 《礼记·文王世子》注-歌者稠。 、 《战国策·秦策》。注:“多也。”-书策稠浊。 、 《汉书·灌夫传》-稠人广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忆往者峥嵘岁月稠。
【组词】
稠人、 稠人广坐、 稠伙、 稠众
3.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4.
【穰】
盛多;众多。
【引证】
《水浒全传》-高唐州城池虽小,人稠物穰,军广粮多。
【组词】
穰浩、 穰穰
繁荣。
【引证】
《汉书》-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