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0:11
桴鼓相应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鼓槌敲打鼓,鼓就会发出声音”。基本含义是指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的动作会引起另一方的反应。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或事物与事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的行为或变化会立即引起另一方的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桴鼓相应 常用来形容人物之间的默契或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心理学或社会学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互动模式或反应机制。
同义词: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相互呼应 反义词:毫无关系、风马牛不相及
桴鼓相应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和音乐活动。在古代战争中,鼓声是指挥军队行动的重要信号,鼓槌敲击鼓面,鼓声响起,士兵们就会按照信号行动。在音乐中,鼓槌敲击鼓面也是产生音乐的基础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描述任何形式的紧密联系和反应。
在文化中,桴鼓相应** 强调了和谐与协作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团队合作、默契和协调,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元素。
在日常生活中,桴鼓相应 可以用来形容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或者在工作团队中,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例如,在一次家庭聚餐中,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整个过程流畅而和谐,就可以说是桴鼓相应。
在诗歌中,可以将桴鼓相应 融入描述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
春风拂过,花瓣与枝桠桴鼓相应,
轻舞飞扬,谱写一曲自然的和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乐队演奏的画面,指挥的手势与乐手的演奏完美同步。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鼓点紧凑、节奏明快的音乐,鼓声与鼓槌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ike clockwork" 或 "in sync",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同步性。
桴鼓相应 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协作。
“好!”慈禧太后~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的。”
1.
【桴】
(形声。从木,孚(fú)声。本义:房屋的二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桴,栋名。 、 《尔雅·释宫》。注:“屋稳。”-栋谓之桴。 、 《字林》。按,凡五架屋,正中曰栋,亦曰阿,次曰俘,亦曰梁。-桴,极也。 、 何晏《景福殿赋》。注:“重栋也。”-重桴乃饰。 、 东汉·班固《西都赋》-荷栋柎而高骧。
【组词】
桴栋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