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2:21
“恤孤”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孤儿进行抚恤和照顾。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社会对孤儿的关怀和救助,包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
在文学作品中,“恤孤”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体现作者的人文情怀。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福利、慈善活动或政府政策时,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和法律,恤孤可能涉及更具体的救助措施和政策分析。
同义词:抚孤、救孤、助孤 反义词:弃孤(指对孤儿不闻不问,不予救助)
“恤孤”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恤(xù)意为抚恤、救济,孤(gū)指孤儿。在古代社会,恤孤是一种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恤孤的含义和实施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传统文化中,恤孤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在现代社会,恤孤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社会责任。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为孤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恤孤”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儿,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慈善家和志愿者。这个词提醒我,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些恤孤的志愿活动,帮助孤儿院的孩子们辅导功课,陪伴他们玩耍。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恤孤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恤孤”:
春风拂面暖,恤孤心更柔。
孤儿笑颜开,人间爱意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温暖的房间里,志愿者正在陪伴孤儿们读书、游戏,孩子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空间。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希望。
在英语中,“恤孤”可以对应为“orphan care”或“support for orphans”。不同文化中对孤儿的关怀和救助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关怀和爱心是共通的。
通过对“恤孤”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恤孤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使用这样的词汇,传递正能量和关怀。
1.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
2.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