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6:30
词汇“外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姐姐或妹妹的儿子。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外甥”的字面意思是指“外来的孩子”,在家庭关系中特指姐姐或妹妹的儿子。
“外甥”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外甥与舅舅之间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比较亲密的,舅舅有时会承担起教育和照顾外甥的责任。
提到“外甥”,我联想到的是温馨的家庭聚会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以及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望。
在我的生活中,外甥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经常用它来介绍我的家庭成员,也经常参与到外甥的成长和教育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外甥”:
春风拂过柳树梢,
外甥笑声满园飘。
童心未泯乐无边,
舅舅心中暖如潮。
提到“外甥”,我可能会联想到孩子们在公园里奔跑的画面,或是家庭聚会上孩子们的欢笑声。
在英语中,“外甥”对应的是“nephew”,虽然在词汇上有所不同,但在家庭关系中的角色和意义是相似的。
通过对“外甥”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这个词汇不仅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家庭成员关系,也让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和准确。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阃】
(形声。从门,困声。本义:门槛)。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冯唐传》-阃以内者寡人制之。 、 《孔子家语·本命》-无阃外之非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