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3:48
博物学家是指专门研究自然历史,包括动植物、地质、生态等自然现象的科学家。他们通过观察、分类、实验和理论分析来增进对自然界的理解。
在文学中,博物学家可能被描绘为对自然充满好奇和敬畏的人物,如《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对自然界有广泛知识的人。在专业领域,博物学家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生物学、生态学或地质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
同义词:自然学家、生物学家、生态学家。 反义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这些领域关注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与自然科学相对)。
“博物学家”一词源自拉丁语“naturalis”(自然的)和“historia”(历史),反映了其研究自然历史的本质。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词逐渐特指那些专注于自然界研究的科学家。
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博物学家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帮助人们理解和尊重自然环境。在当代,博物学家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到博物学家,我联想到的是对自然的热爱、探索未知的勇气以及对知识的追求。这种联想激发了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我的生活中,博物学家的形象激励我去更多地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例如,我参与了一些当地的生态保护项目,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博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博物学家”:
在晨曦的微光中,博物学家轻轻踏过苔藓覆盖的小径, 他的眼中,是自然的秘密,是生命的诗篇。
想象一位博物学家在森林中行走,可以联想到鸟鸣、树叶的沙沙声,以及阳光透过树冠的斑驳光影。
在不同语言中,如法语的“naturaliste”和德语的“Naturforscher”,都指代类似的概念,即研究自然界的科学家。
通过对“博物学家”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代表了专业知识,也象征了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