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2:47
冬狩:字面意思是指在冬季进行的狩猎活动。在古代,冬狩通常是君王或贵族为了锻炼军队、展示武力或进行娱乐而组织的大型狩猎活动。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冬狩常被描述为一种盛大的仪式,如《诗经》中的《小雅·车攻》就有“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描述了冬狩的场景。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冬狩可能更多地被提及为历史或文化话题,而非实际活动。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考古学中,冬狩可能被研究为古代社会组织和军事训练的一部分。
同义词:冬猎、冬围
反义词:春猎(春季的狩猎活动)
词源:冬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狩字本义为狩猎,冬字表示季节。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冬狩的实际活动逐渐减少,但其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被保留和研究。
在古代**,冬狩不仅是狩猎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活动。它体现了君王的权威和国家的军事实力,同时也是贵族社交和娱乐的一种方式。
冬狩给人一种庄严和宏大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训练的严格性。
在历史学*中,我了解到冬狩是古代**君王展示权威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方式,这让我对古代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冬狩:
冬风凛冽,万马奔腾,
君王策马,狩猎于野。
弓弦响处,猎物纷纷,
冬狩之仪,威震四方。
冬狩的场景可以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冬季、广阔的草原、奔驰的马匹和响亮的号角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狩猎活动也有类似的传统,但具体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冬狩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一种狩猎活动,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冬狩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文化理解都有重要意义。
1.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2.
【狩】
(形声。从犬,守声。“犬”是狩猎的助手,故从犬。本义:冬季打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狩,犬田也。 、 《易》。按,田必有犬,故从犬。”-明夷于南狩。 、 《易·荀》注-岁终田猎曰狩。 、 《尔雅》-冬猎为狩。 、 《公羊传·桓公四年》-狩者何?田狩也。 、 《汉书·刑法志》-冬大阅以狩。 、 《列子·黄帝》。注:“火田为狩”-狩于中山。 、 《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组词】
狩田、 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