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0:39
画地作狱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作为监狱”。这个成语比喻限制或约束某人的行动范围,使其无法自由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人为的、不必要的限制。
在文学作品中,画地作狱 常用来形容对自由的限制,如在描述囚犯或被软禁的人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过于拘谨或自我设限。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讨论个体或群体的自我限制行为。
同义词:
反义词:
画地作狱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意是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地上画一个圈,让犯人站在里面,不得越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限制和约束。
在文化中,画地作狱** 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的重视和对不必要限制的反感。它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压抑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被束缚的个体,渴望自由却又无法摆脱限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因为家庭期望而感到被画地作狱的情况。我渴望追求自己的职业道路,但家庭的期望让我感到束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画地作狱,心之囚,
梦想在远方,脚步却停留。
挣脱束缚,追寻自由,
让心灵飞翔,不再受限。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画在地上的圆圈内,四周是广阔的田野,但他无法踏出那个圈。听觉上,可以是一首悲伤的旋律,表达被困住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raw a circle around oneself" 或 "box oneself in",都表达了类似的限制和束缚的概念。
画地作狱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限制和束缚的概念,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它提醒我们要警惕不必要的限制,并勇于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狱】
讼案。
【引证】
《国语·周语》-夫君臣无狱。 、 《易·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组词】
狱辞、 狱文、 狱主
刑狱。
【引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组词】
文字狱;动辄兴狱;狱牒、 狱牍、 狱事、 狱法